牧羊图
我的环保漫画能在什么栏目里发表
最新评论
正序排列
楼层直达:
-
郑淼鹏漫画发表于2009-07-26 10:45|
我的环保漫画能在什么栏目里发表
举报 回复# 1楼
-
郑淼鹏漫画发表于2009-07-26 10:47|
《银针》闪光三十年郑淼鹏
郑淼鹏漫画人生(一)
撰稿 塞外狂客
谁都知道,漫画创作是一种辛苦而又烦恼的艺术过滤,但是,自从漫画产生以来,她就以高度的社会性,完美的观赏性,独特的视觉性,和与传统画风另类的表现性,而受到现代人的青睐。没有人谁会说,他的幽默性、讽刺性、战斗性,对社会生活是一种割裂;相反,谁都会说:“这样一样一种艺术的产生是对社会的一种补益”。
黑龙江省著名漫画家郑淼鹏就是这样的我所接触的一位补益先生。
郑淼鹏原名郑福才,郑淼鹏是他的笔名,他期盼着自己有一天像鲲鹏一样遨游在艺术的海天中。他从1985年开始走上漫画创作的道路,在此之前,他经历了不平凡的人生道路。17岁时在肇东市跃进乡(当时为公社)农业一中刚毕业,就恰逢风起云涌全国文化大革命,这一年正是1968年。他在学校里就擅长画画,学校的黑板报经常有她那还很稚嫩的涂鸦作品,但是已经给学校的宣传园地增加了丰富的艺术气息。郑福才的名字不胫而走,在学校里小有名气,师生们都对这个农民家庭的孩子另眼相看,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坚定了追求艺术的决心。
他的家与跃进中学有十七、八里路,而且家庭很贫寒,每天骑着一辆经过父亲修补的自行车,顶着朝阳上学,披着落日放学,境况虽然艰苦,但是他,始终没有放下他的追求画画的志愿。每次放学他都不和同学们在一起回家,上学也是自己老早的上路,因为什么?自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小秘密,也是他追求艺术的理想。他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在路上他要把自己心中的最美的图画,在上下学的路上,用树枝做彩笔用大地当画纸,把心中想象的图画表现出来。他怕自己的举动被同学们笑话,所以就像离群的孤雁一样尽量躲开众人的目光,时间一久,同学们都误解他离群索居、自命不凡,甚至有一次,他在路上正在忘情的画毛主席的画像,当时画得有点不像,被一个同学发现了,当时就报告了老师,“说他歪曲革命导师”。在文化大革命当中,这件事可不是一件小事,校革委会非常重视,马上就在这个学生的带领下,来到了当时郑淼鹏在一片黄土坡上练习画画的地方。当师生们赶到时,看见郑淼鹏的画毛主席的习作时,都惊呆了!在黄土坡上用一种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了当代伟人最逼真的形象,用五彩纸粘贴了毛主席最具形象的画面。这是歌颂,这不是丑化。当时所有在场的师生都不由自主的鼓起掌来,从此郑福才的名字便在全校的师生之中传开了。
当时,学校为了响应当时的形势,成立了67.11造反团,为了扩大影响,急需一个懂绘画的人来为当时的造反团服务,郑福才理所当然的被选中了。性格内向的郑福才,这年才15岁。他不愿意接这个工作,但是他的老师*对他说:“眼看着文化大革命也没有玩的时候,学习是不可能了,我看,你还是接了这个工作,一来免得你被误认为造反派的对立面,二来你还可以继续练习你的特长,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你为什么不干呢?”一席话说得郑福才心中开了窍,是呀,我为什么就不能借着这个机会发挥我的特长,继续莲花呢?从此,无论是在校园里,在跃进乡的大街小巷,在偏僻的打更房、在喧嚣的批斗现场、都有郑福才粗线条的“漫画”杰作。在狂热的批斗热浪中,人们只看见在眼前那用黑笔描摹的各种反派形象,批斗过后人们还要任意的践踏这些作品,将它们付之一炬。他们哪里知道,在这被焚烧的画像背后,有一个末成年的少年正在为这些付之一炬的画像,在没日没夜的挥着画笔、在为自己画中的生命不断的赋予灵感,不断的创作着供那些狂热的,发狂的斗士们虚荣的心灵,进行狂热的毁灭。郑福才就是在自己的作品一次一次被毁灭的涅槃中,逐渐的领悟了绘画的真谛,也领悟了他走向何方的艺术人生。
在那个人性扭曲的年代,阴差阳错的完成了郑淼鹏最初的艺术积累,也奠定了他的最初的漫画雏形。在他的幼小的心灵中,画的“恋人”从此与他形影相随,伴随他走到了花甲之年。1968年郑福才结束了在跃进农业中学的学生时代,开始走向社会。因为他在学校的三年文化大革命的用画造反的涂鸦生活,为他积累了名气,很快就被当时的公社文化革命委员会免费聘用为临时的宣传员,就是为当时的红色造反派在全公社的16个大队74个屯子中的各家各户的墙壁上画漫像任务,当然题材相当丰富了。主要是画当地揪出来的走资派和当时被划分出来的地富反坏右等黑五类人员。这时期他要根据公社文化革命委员会提供的走资派和各种人员名单,在黄土的墙上用墨汁夸张的勾勒出人物的造型,当然是粗线条的了。虽然是丑化这些人物,但是,让人看了也不免捧腹大笑。当时笔者正是一个13岁的小学生,因为错喊了一句口号,也被学校定为黑崽子,只得辍学,这样的机遇到使我成了郑福才的粉丝。记得秋天的一个上午,郑福才手里拎着一个装满墨汁的铁盒,几把刷子,这就是他的全部画慢像的工具。来到了我小时候居住的老村福隆大队东十井子屯,他来到大队16间土房的后面墙壁下,放下手里拎着铁盒,先用脚步度了一遍,大致把墙壁分成若干块,然后很熟练的在墙壁上涂鸦了起来。只见他笔走龙蛇,线条时弯时直,几笔一个活灵活现的慢像黑鬼就画了出来。人物的形象各异,他也会根据自己画的人物特点,在后面按着上级的要求填上或是走资派,或是黑五类,或是国民党残余,或是军警宪特,或是叛徒等等……帽子底下都有了人。举报 回复# 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