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我心目中的王复羊
[ 时间: 2009.02.20 ]

——在“王复羊与新时期漫画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9年1月13日上午于北京画院美术馆会议厅

    我与王复羊老师交往了22年。他担任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主任期间,我任秘书长。

    说起王复羊,我常会想起一则寓言:传说有两大块汉白玉,其中一块做成了台阶,摆放在山路上;另一块被雕凿成佛像摆放在山顶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汉白玉台阶愤愤不平地对汉白玉佛像说:“真不公平!我们都是汉白玉,为什么把我放在山路上让千人踏,万人踩。而你却端坐在山顶上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呢?”这时,汉白玉石佛平静地说:“因为你只经受了四刀,而我经受了千刀万剐。” 

    一年前的1月15日,王复羊老师与世长辞。

    他的逝世,使得许多与他无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内心隐隐作痛,且持续时间很久。这种现象在中国近现代漫画史中极少见。我想,做人要是做到这份儿上,算是做到家了。

    王复羊老师是在2007年4月份被诊断出晚期肺癌住进北京医院的。

    在此之前的数年间,他曾多次劝告我:“要注意休息,现在看似节约了时间,以后都会找回去的,是要算总账的”。谁知,这句话却应验在他自己身上。

    中国有“积劳成疾”和 “鞠躬尽瘁”的成语,王复羊是这两句成语的“实践者”。

    二十多年间,他无声地向我传递着许多如何做人的信息。

    与这样的人交往,我有一种满足感。

   这种满足感是在长久的时间里慢慢品读、漫漫积淀而成的。

    世上有的人会让人品味无穷,王复羊老师就是这样的人。

   给我的印象,他是一个很静的人,静静地倾听着对方的谈话,静静地关注着对方的安危冷暖,并静悄悄地为别人做着解忧排困的事情。在他面前说话可以无所顾及,说对了,他向你投以赞赏的目光;说错了,他会微笑地注视着你,尔后慢慢地谈出他自己的见解。正因为如此,我这个比较木讷,且嘴巴比较笨的人,在年长我20岁的王老师面前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就像在家中对自己的叔父倾诉衷肠…… 因为我明白在他面前,不用设防……

    中国还有句成语叫做“与人为善”,王复羊老师也是这句成语的“实践者”。

    王复羊老师经历过残酷风霜,这些从他嘴里从没有吐露过。

    我从资料和别人的口中得知,1957年,22岁的他因一幅漫画被错打成“右派”发配到青海,一待就是22年。他的女友崔振国是在他被定为“右派”之后,毅然与他成婚,加入了流放大西北的行列……

    现在五十岁以上的人都知道,在当年的政治狂暴中,有多少结发夫妻,一方遇难,另一方惟恐避之不及,坚决“划清界限”,而一位在首都北京当美术编辑的姑娘为了这名“右派”却毅然冲破界限,赴汤蹈火……

    由此可见,王复羊是一个具有何等魅力的人!而崔振国又是一个何等高尚和有主见的人!

    我曾经在作家从维熙先生写的一本书里了解到了他们俩人特殊的婚礼。1958年1月,崔振国向已经被打成右派分子的王复羊表示与其结婚的决定,王复羊不愿意连累一个根红苗正的年轻姑娘,曾婉言谢绝,但由于崔振国立场坚定,最后王复羊还是接纳了这份真情。

    在北京裱褙胡同的一家小吃店,包括新娘和新郎在内的七八个“右派”围坐在一张桌子旁,每人一碗四川担担面,并要了两个小菜,举行了令鬼神都会为之动容的婚宴。婚宴过程当中,每当小吃店的门响一下,参加婚宴的这几个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把脸转向门口,看看进来的是不是本单位的人。这种战战兢兢的,新娘和新郎都不敢戴花的婚礼,是新娘崔振国与王复羊共担沉重十字架的开端。可以说,崔振国的这一壮举,无疑对王复羊愁苦起到了“稀释”的作用。

    随后,在祖国的大西北,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西宁,又多了一对患难夫妻。

    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位婚前曾是入党候选人的姑娘,婚后成为右派妻子的崔振国又因一点小事打成现行反革命被五花大绑投入监牢。其原因是她编辑的报纸版面上,有一幅摆出挥手动作的领袖像,红卫兵为了找出这位右派妻子的问题,硬是在领袖的手纹中拼出了“抓林”两个字,于是,这位正在画画的青年女子,先是挨了一位膀大腰圆大汉重重的一个耳光,尔后被捆绑起来扔到大卡车上押走。当时知情的朋友都感慨,幸亏把她直接投入监牢,如果先押到大街上批斗,很可能就会惨死街头。

    妻子被捕,此时王复羊的处境可想而知,他那双能够熟练运用画笔的手,不是拿扫帚,就是拿铁镐,或者被造反派的绳子勒得很疼。

    坎坷的人生经历,塑造了王复羊老师外柔内刚的个性,这种个性也锻造了他的政治素质。

    他是一个很能够团结人的人,在与他的交往中,我从没有听到过他在私下嘲弄和奚落别人的只言片语。当别人对他谈及另外某个人的缺点时,他不会继续引导你继续说下去,或把你说的话语拿去“出卖”。

    他是一个大度处世的人、是一个能够给人以安全感的人、一个可以把心放在他手中的人、一个可以托付命运的人,他是一个正派而又十分厚道的人。

    每当漫画界开会或有什么活动时,大家都会因为有他的参与或到来而感到惬意,常会不自觉地围拢到他的身旁,愿意与他在一起说笑。无论是谈国家大事还是谈社会生活或私人生活小事,他都会以包容的心态去倾听。

    中国还有句成语叫做“有容乃大”,王复羊老师的胸襟对这句成语进行了诠释。

    在中国美协的编制上,除了美协机关人员有正式编制并在中国文联大楼办公外,各画种的艺术委员会既没有经费,也没有办公室。王老师的家,实际上就是漫画艺术委员会的办公室。他的妻子和儿子充当他的“秘书”角色。儿子常因帮他做工作而耽误自己的事业,他便定期用自己的工资给儿子发工资。他在自己家常年自费给各地漫画家打长途电话,还自费购买传真、复印等器材为漫画艺委会服务。

    有一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漫画大展》之前,他悄悄地进行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不习惯使用电脑的他和他妻子崔振国手工制作了220多张漫画展品的标签,就是将我以前曾经打印的5号字的参展漫画目录到街上复印门市部用复印机放大成2号字大小的纸片,再用剪子将漫画标题、作者姓名和作者所在省市分别剪成小字条。然后再用小镊子将抹有糨糊的小字条,一条一条粘在标签的不同位置上,可以想见,每张标签至少要粘贴3条小纸片,有不少单个字需要剪下来拼凑,220多张标签至少要粘贴1000余张小字条需要粘贴啊!我知道后吃惊地说:“您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这应当是我做的事啊!”他笑着说:“突然想到还应当有标签好,而且还需要有‘中国美术馆’图案的标准型标签,这些我家里有。你部队在北京西山,离市内那么远,部队工作又紧张,我再让你为这点小事跑到市内多不值得”。

    就是这点小事,用了他们夫妻二人两天的时间。展览结束后,我悄悄地把卸下来的漫画作品小标签摞在一起,用红方巾包裹后作为重要文物珍藏了起来……今天在这里我展示给大家。(郑化改向大家展示用红方巾包裹的:王复羊和崔振国合作的“作品卡片”)

    王复羊老师在做大量事务性的组织工作之余,不断撰写漫画理论文章,不断创作漫画。

    对待自己的作品,他从不肤皮潦草,匆匆了事,而是精雕细刻,宛如绣花。他画中的用线从容不迫,自然流畅,落落大方。他的画无论是在构思上,还是在形式上,都经得起读者玩味推敲。后来他由以前的单线平涂转为用水粉颜料精心绘制具有立体感的漫画作品。数十年来,他创作了大量的漫画精品和理论文章,而这些全是在他做大量的漫画组织工作的同时做的。

    就是这样著名的漫画家和漫画活动家,谁要想在各种报刊上寻找到夸赞他的文章却很难。他在漫画艺术委员会的20年里,为数十位漫画家颁发了中国漫画最高奖“金猴奖”,也为上百位漫画家颁发了各种不同类别的漫画奖项,而最有资格获得中国漫画最高奖的他,却连一项最低的奖项都没得过。

    我们的社会要是按照获奖的多寡来评判漫画家成就的话,他就属于“不及格”。

    2007年底,他终于获了 “中国漫画金猴奖”的成就奖,这是因为他已经不担任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了,是新上任的徐鹏飞主任主持工作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

    但遗憾的是,当定制的奖杯和获奖证书送到他家里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一个多月了。

    为了工作,他很累、很苦,但他从不抱怨;他的功绩,很多、很高,但他从不炫耀;对待新闻媒体的采访,他只介绍中国漫画界的状况,而完全回避自己的辛劳。曾有家出版社主动找上门来请他写个人传记,免费为他出版,却被他婉言谢绝。

    可以说,他如果不担负繁杂的漫画组织工作,会出版更多的个人漫画专集;他如果不担负漫画评奖工作,会获得很多奖项;他如果不拒绝新闻媒体的采访,会更出名。但他就是这样一位总是躲在帷幕的后面,只流汗滴,不出声响的人。他像“无花果”,只结果,不见花。

    在王复羊去世后的两三个月里,作为与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我,心里时常因为想到他而隐隐作痛,时常以泪洗面,这种现象在我的生命历程中还是第一次。一位漫画家的逝世能够使我肝肠寸断,迄今为止王复羊是第一人。

    去年年初,当哀悼王复羊的泪水还未擦干的时候, “512大地震”带来的泪水又给接上了;没有想到,当这种泪水还未擦干的时候,哀悼电影导演谢晋的泪水又接上了。这两位艺术大家职业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社会责任感极强。他们两人的作品揭示和分析了人性,给人以终极关怀。

     我想,自己作为一位漫画作者来说,应当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并要有所行动。

     除了社会责任感之外,王复羊的作品,个人风格非常鲜明。正像华君武的作品那样独树一帜。

    当我把他们两人的作品放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这就是:华君武和王复羊,他们两人分别汲取了中国传统绘画中不同画种的营养,形成了他们各自独特的线条语言。比如,王复羊的作品是用飞动流畅的钢丝线来表现的。能看得出来他汲取了中国年画和中国工笔国画的养分。从王复羊的作品中能够看到明代画家陈洪绶的影子,和清代画家任熊的画风。

     而华君武的作品是用小写意的洒脱线条来表现的。能看的出来他汲取了中国宋代以来的文人画、中国古代版画和中国书法艺术的养分。从华君武的漫画作品中能够看到文人画家吴昌硕、八大山人和齐白石的画风。

    他们二人分工如此明确,好像不谋而合。

    如果说:华君武的漫画,是文人画、版画、书法和漫画这四者的混合体的话,那么王复羊的漫画就是民间年画、工笔国画和漫画这三者的混合体。

     他们两人都使自己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两人作品中所呈现的传承品质值得我们借鉴。

     另外,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件绘画作品,都是由画家的艺术天资、人文修养、社会阅历、地域环境、时代环境、个人哀乐、人格特质,交叉碰撞和相互融合的结晶体。王复羊的作品品位之高,是与他的人品有很大关系的。谈到他的人品,王复羊为人处事非常低调,这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如果举例的话,我想可以用两个建筑物作对比。中央电视台新址的设计,很张扬,很怪异。听说用建筑行业通俗的设计理念叫做“尖叫”。

    而在天安门广场上有一个重要建筑,这坐建筑物是在1949年之后才有的,一般不会被人注意到,但曾获得当年建筑设计大奖。这个建筑就是天安门前的观礼台,它的颜色与天安门紫红墙的颜色混为一体,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每当国家重大活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假如把人比做建筑的话,王复羊就像是这种建筑类型的人。

    王复羊是一个没有牢骚的人。他不随意评判任何事情,更不会信口开河地发牢骚。对于过去他所遭受的冤屈和磨难,他几乎不提。我所能够知道的只是:掏大粪、干农活、拉泔水、读名著。

    他不论受多大的委屈,都不会发牢骚。正因为我受到他的启发,曾创作过一幅漫画,题目是:“强者回顾大坎坷一带而过,弱者叙述小挫折喋喋不休”。

    去年1月21日,在为王复羊遗体告别的时候,有“两个场景和一个巧合”,使我产生联想。

    第一个场景是: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遗体告别厅里,王复羊老师安卧在百花从中,他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第二个场景是:王复羊被火化后,殡仪馆的人员将骨灰盒端到他的家属面前问道:“他是不是共产党员?”家属说“是”,随后,殡仪人员取出一面袖珍型的,精致的,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覆盖在骨灰盒上。

    我觉得这是他的终身的荣誉。

    据漫画名家李滨声先生说,就在王复羊和他的骨灰覆盖党旗的这快地方,恰巧是50年前王复羊被打成“右派”之后,最先在北京西郊进行繁重“劳动改造”的地方。

     由此我想到:我们常把我们的党比做母亲,当我们的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她儿女的过程中,难免也有过误解和委屈,或者错打过自己儿女的时候,而她的儿女很优秀,他们不埋怨自己的母亲,还竭尽全力为自己的母亲“尽忠尽孝”,王复羊就是这样“尽忠尽孝”的优秀儿女之一。

     由此可见,我们的党就是有这么大的魅力,这种魅力是因为她的宗旨,她的纲领以及他的成就和伟业所至。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内所聚集优秀分子的数量,是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政党不可比拟的。

     细品王复羊的人品,我们可以窥见:我们这个党的优秀党员是什么样的人。

     王复羊是一个为中国共产党人争光的人。

     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发言者简介:郑化改,1954年出生于河北邯郸市,1972年参军,现为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报社主任编辑(美术),大校军衔。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理事、国家扶持动漫产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曾任中国美协第二届漫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出版有《网络版:中国漫画发展史》《漫画史诗: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军事漫画赏析》《华君武说漫画》《军旅幽默》等漫画类专著十余本,是我国知名军旅漫画家、漫画活动组织者和漫画史料研究者。

在王复羊担任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主任期间,郑化改担任秘书长。

责任编辑:[ 作者: 郑化改 ]

6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