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读图时代,而且是读彩图时代,‘90后’习惯看彩色,喜欢看连载故事,喜欢节奏快,我们就给他们这些。”李靖对全彩的“中式漫画”颇为自豪,他告诉记者,在上色这一环节上中国已经优于日韩,“80后”已经习惯了日漫的口味,但是“90后”的读者会随着《知音漫客》逐渐成长。
这种漫画风格被天津神界漫画公司董事长陈维东称为“中式漫画”。“中式漫画”以全彩为第一要素,采用大开本、4拼1的版式,人物设定区别于日韩,节奏比日式漫画快,故事情节符合10余岁的少男少女。在“中式漫画”思想的指导下,《知音漫客》的目标是“读者喜欢什么,我们就给他们看什么”,并将其发展为“年少有爱,青春有梦”的出版宗旨。这种读者至上思想在其他漫画期刊中多有体现。
“漫画其实不需要绘画大师,故事才是第一位。”中国美术出版总社连环画出版社总编辑倪延风对此也深有体会,中国动漫界之前一直有一个误区,没有弄懂漫画发展规律,实际上漫画的重点是故事有意思,当读者专注于漫画情节时,甚至都会忘记人物形象而沉浸于漫画中。
“5155工程时期的漫画期刊主要都是模仿日本漫画,或者说是一种山寨,其实并没有找到适合中国读者的阅读方式,更没有找到成熟的漫画商业模式。”在分析以往漫画期刊失败原因时,李靖着力于把《知音漫客》和以往的漫画区分开来,他认为,以故事、画面、色彩为依托,现在的漫画期刊致力打造的是整个产业的蓝海。而在这个产业中,漫画家不可或缺。“漫画家是第一生产力,他们是保证漫画内容的重要基础。”李靖如是说。
令颜开高兴的是,现在的漫画期刊普遍都对漫画家开始重视。“以前期刊社的编辑是主导,漫画家和编辑的身份不对等,现在彼此平等,会有更多的协商和讨论。”
据李靖介绍,现在的《知音漫客》实行编辑与作者“一对一”的沟通方式,每个漫画作者都会有自己的专属编辑。这与倪延风的态度不谋而合,倪延风告诉记者,他最希望的就是中国的漫画编辑像日本一样,与作者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漫画作者生病的时候,他第一个想起的就是他的编辑。”正是漫画家与编辑无障碍的合作,构成了日本漫画产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