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标题:“后盾”

作者:万永 创作时间:2005-08-05

尺寸:2277 x 1668 发布时间:2005-08-05

类别:财经 点击:1981

说明:

经过加息、提高房贷利率、七部委稳定房价意见等系列调控,一些地区楼市正呈新房价平、涨势趋缓,二手房价下跌、成交量上升,投机炒房“牛气”不再等变化。但此时,一些不和谐声音也开始响起。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负责人先后声称:本地房价上涨属“刚性需求”、“房价还没体现我市价值”、“指望降价是误解”、“低价拉起,想降也下不来”…… 这些话拐弯抹角想表达的无非是:降价没戏,稳定也悬,观望白搭,房价还得涨!这些话“最受用”的自然非地产商、炒房者莫属。作为地方政府却不与中央保持一致,他们倒底想干什么? 楼市繁荣、楼价地价上涨对地方经济、地方财政的贡献效果是显著的。根据经济运行规律、居民改善住房的需求、供求关系等正常因素,这本无可厚非。可在要政绩、要GDP思维下,某些地区却将房地产当成了经济、财政增长的最强支柱和“催化剂”。诸如大肆卖地,低价征地高价卖,住宅建设“嫌贫爱富”,开发商资质审核“大撒把”,个人、开发商囤房、贷款毫无限制……种种功利现象不一而足。更有甚者,某些官员还勾结地产商、炒房者,拍胸脯、打保票为其撑腰、当后台。由于起始价很低,一些地区看似“便宜”的房价,涨幅实际毫不逊于“标竿”城市,“潜力空间”也更具“想象力”。而伴随暴利、巨量贷款、极高房屋空置率的,却是迅速累计的市场风险。所谓泡沫不弹不破,面对媒体频揭“黑幕”,国家各种调控相继出台,观望气氛渐浓,一些地方和银行坐不住了,于是出现种种强撑、高调、“打气”言论。 那些力挺楼价的论调无非是:一曰“刚性上涨”。诸如购买力仍强劲、原材料价格大涨、地皮稀而贵之类。可购买力能是红嘴白牙说说那么简单?事实上,经历前几年楼市大发展,中高收入者以自住为目的的购房需求实际已得到极大释放;低收入群体对高房价仍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买不起;除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具有较强活力的大城市外,众多中小城市的发展水平、居住环境也很难吸引大批外来客;房价已处高位,种种宏观调控,舆论打压,那些所谓“投资购房”恐怕也难像前两年那样兴风作浪了。请问“刚”还在哪能里?至于原材料与地价,都说涨涨涨,可成本与售价到底啥关系,利润率是多少,请拿本“细账”吧。其次,一些“专家”口口声声说房价不能降,称这会给已购房者带来极大冲击,引起“不必要”的社会不满。但实际呢?已购房者理应对个人收入、承受力、市场波动有一定的思想准备。而且,都说早消费早享受,任何消费品的贬值都是不可避免,房子也不例外,何况它已经翻了一番还不止。更重要的一点是,绝大多数自住商品房甭管涨跌,那都是帐面上的,只有少数捣腾房子的主儿才会感到真“冲击”!对于尚未实现住房梦或者想换房改善的人来说,他们巴不得降价“冲击”一下! 从大局出发,全盘考虑,既要照顾百姓情绪、抑止房价进一步暴涨、打击炒房囤积,又不希望楼市大幅振荡,对银行信贷、地方发展、乃至整个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最稳妥的方针就是保持房价稳定,以微调使房价“软着陆”,引导购房、建房心态趋向理性。而一些地方部门、有关人士显然是鼠目寸光,只打小九九,一味押宝楼市蕴涵的巨大金融风险,不仅干扰了国家的总体布署,而且违背市场规律,早晚必栽大跟斗。世上没有不破的泡沫。 市场经济环境强调公平公正,市场说了算。但各种错综复杂因素与影响却也在左右着市场运行轨迹。尤其对中国这样行政命令仍起相当作用的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态度、协调上的统一就更显得尤为重要。面对那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甚至对着干的人和地方,真得来点“刚性”的,查处一批,抓几个典型,“冲击”一下,否则,宏观决策和调控就要半途而废。

0

万永

关注

兜不住

社会生活

2969
2605 x 3200 px

黄灯改啦?!

社会生活

2551
2166 x 2612 px

“8”时代

财经

2851
3066 x 3261 px

万永

关注
“后盾”
1981
0
发布时间:2005-08-05
61.7K